0%

添加糖 - 甜蜜杀手

让人上瘾,又伤心、伤脑…… 这味调料家家都有,但劝你别多吃!

2022-03-01 14:00 来源: CCTV 回家吃饭

  糖果、冰激凌、蛋糕、饼干、巧克力…… 甜食让不少人欲罢不能, 情绪不好时来一口,感觉整个世界都明媚了;时下的网红饮品奶茶, 更是被戏称为 “肥宅快乐水”, 深受年轻人的喜爱~

  殊不知,大快朵颐的同时,甜食更像是一位隐形的 “甜蜜杀手”, 不仅会让人慢慢 “上瘾”, 还会悄悄摧毁着你的身体!

长期吃太多糖,从上到下毁全身

  2012 年 2 月, 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《Nature》杂志的一篇题为《公共卫生:糖的毒性真相》的文章指出: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, 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!

1 糖,会诱发多种癌症

  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, 造成内氧化应激、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障碍, 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.

  2020 年刊发在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的一项研究, 对 10 万余人进行了长达 5.9 年的随访,通过饮食记录大家吃糖的情况. 结果发现:

  ①总糖摄入量与较高的总癌症风险相关,且这种联系主要来自乳腺癌;

  ②添加糖、蔗糖、含糖饮料中的糖等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性.

  另外,瑞典科学家花 9 年时间对 8 万人进行了跟踪调查,结果显示, 经常过量摄取甜食、果酱等高糖食物的人, 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 70%~90%.

  而除了人人敬而远之的癌症,吃糖过多还会带来以下危害:

2 形成龋齿

  摄入过多糖分食物,容易导致龋齿产生. 因为在口腔中残留的糖分非常容易被细菌分解并发酵,从而产生酸性的物质, 损坏牙釉质.

3 加速皮肤老化

  摄入太多糖分时,不仅容易使皮肤松弛,滋生皱纹, 肤色暗黄且没有光泽;也会使得酪氨酸酶异常活跃,加快黑色素沉淀速度, 使得皮肤暗沉,容易长斑;甚至易堵塞毛孔而形成痤疮.

4 伤大脑

  吃太多糖,会伤害脑细胞,降低记忆力, 简单来说就是吃糖过多会让人变笨.

5 诱发心脏病

  进食含糖量过高的食品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, 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.

  另外, 一项针对 11.8 万美国人的 34 年随访研究显示:每天饮用 2 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,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 31%.

控糖,控的是 “添加糖”

  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,应该均衡地摄入. 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是 “添加糖”(游离糖)

  ①添加在加工食品中的白糖、冰糖、红糖、黑糖.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,加工原料均为甘蔗或甜菜,只是加工工艺不同.

  ②各种添加了果葡糖浆、葡萄糖浆、麦芽糖浆、淀粉糖浆的含糖饮品.

  ③水果汁和蜂蜜也属于要限制的糖类. 水果榨汁过程中会损失大量膳食纤维, 消化吸收会加快;蜂蜜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,属于应该控制的糖类.

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要终生控制游离糖摄入, 但是现实中又很难做到完全不吃。所以, 我们最好将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 25g 以内.

代糖,也别吃过量

  现在不少商家会选择用糖醇或人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,不牺牲风味的同时, 实现限糖.

  1. 糖醇

  糖醇养型合成甜味剂, 我们在配料表中看到的赤藓糖醇、山梨糖醇、麦芽糖醇、甘露醇、木糖醇等配料, 就是糖醇家族的成员,优势也非常明显:

  ①提供甜味的同时,提供的热量大多远低于蔗糖;

  ②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大幅度升高;

  ③在口腔中也不受微生物作用,不会引起龋齿.

  1. 人工甜味剂

  人工甜味剂属于非营养型甜味剂, 我们在配料表中看到的糖精、安赛蜜、阿斯巴甜等配料就属于这个类别.

  和糖醇一样, 人工甜味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降低热量和糖分的摄入, 但是它绝不是放心之选 —— 其能起打开食欲的作用, 在心理上反而会对那些又甜、又实际存在热量的食物产生更强烈的依赖, 这样一来可能会间接促成食物和能量摄入超标的结局.

  总的来说,不管是糖醇还是人工甜味剂, 日常可以以少量、低频次的节奏去摄入,但不能毫无节制的食用.